ABOUT GREEPI
關于ggpoker

ggpoker 鄉村振興最新推薦8個國內案例,可以借鑒!

發布時間:2023-02-14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的出臺,全國范圍內踐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放眼全球,全球范圍內發達的國家、領先的區域,發展鄉村擁有怎樣的成功之道?“鏈隊”上的政、企、農有哪些機遇?鄉村振興路在何方?


且看這“八”大典型:


1

廣東 連平鄉村振興示范帶

燈舞連平 農文旅商全面融合


一、案例簡介


連平縣位于廣東省河源市,地處粵北山區地帶,位于廣深三小時圈內, 地理位置優越,因九連群山環抱、溪河遍布、樹木茂盛,被譽為“廣東的香格里拉”。


區提供FEPCO全鏈一站式鄉村振興總包服務,包括連平縣“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總體規劃、片區鄉村振興專項債申報、項目落地設計、運營招商等全方位服務,助力建設連平南部片區鄉村振興示范帶。


二、主要成效


(1)創造了“連平速度”。創新利用恒大閑置資產,將其改造成為連平招商品牌中心,主要承擔招商洽談、文化展示、文創商品及農特土產品展銷等功能。積極對外招商,引進網紅民宿、萌寵樂園、研學營地、智慧農業等新業態,助力連平鄉村振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同時,堅持科技興旅,提供數字文旅運營服務,建設數字鄉村。



(2)打造了“連平效應”。目前,連平縣南部片區鄉村振興示范帶已基本建成,以忠信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石源美麗鄉村、何新屋古村落、粵贛古驛道、忠信花燈以及“中共連平縣工作委員會”等革命舊址為重要節點,串珠成鏈,打造成一條集鄉村體驗、研學旅游、紅色教育于一體的鄉村精品路線,形成集約效應,已經成為承載鄉村美好生活的幸福空間,深受當地百姓稱贊。


(3)形成了“連平樣板”。在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引領下,連平縣現代農業加速發展。目前,連平縣累計新增省、市農業龍頭企業13家,6個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2個,省、市級“菜籃子”基地18個,高莞鎮二聯村和上坪鎮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完成多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


三、經驗總結




(1)模式創新:打造連平鄉村振興5.0模式以持續運營為導向,把區域內的農業資源、交通資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風景資源、美麗鄉村等整合起來,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帶,通過綠道、碧道串聯,通過網紅爆點引流,盤活鄉村閑置資產,喚醒連平沉睡資源,全力打造“有顏值、有文化、有氣質、有效益、有共榮”的鄉村振興新示范,助推產業轉型升級,讓老百姓持續受益。



(2)規劃引領:以高水平規劃引領高質量發展

《連平縣“鄉村振興+全域旅游”總體規劃》,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全域旅游為抓手,以示范帶為載體,統籌推進農文旅商融合發展,打造廣東省“鄉村振興+全域旅游”雙模式發展樣板。


一期規劃建設的連平縣南部片區鄉村振興示范帶,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目前已基本建成并初顯成效。


(3)落地建設:點上出新,線上出彩,面上成景

以創建廣東省鄉村振興示范帶為抓手,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一批示范帶、示范村初顯成效,美麗宜居環境指數不斷提升,構建起“點上出新,線上出彩,面上成景”的鄉村振興發展格局。



(4)產品打造:文活化 、夜點亮、研撬動

文活化——圍繞燈舞連平IP,構建文創產品、文創空間等支撐體系;


夜點亮——以連平家燈主題貫穿十里花燈長廊,打造鄉村夜游;


研撬動——面向周邊50萬研學客群,提供非遺文化、自然教育、紅色研學三大類主題研學內容體驗,打造鄉村研學體系。


(5)運營激活:盤活閑置資產與對外招引并進
創新利用恒大閑置資產,將其改造成為連平招商品牌中心,主要承擔招商洽談、文化展示、文創商品及農特土產品展銷等功能。積極對外招商,引進網紅民宿、萌寵樂園、研學營地、智慧農業等新業態,助力連平鄉村振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同時,堅持科技興旅,提供數字文旅運營服務,建設數字鄉村。

2

岳陽平江

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


一、案例簡介


平江縣位于湘、鄂、贛三省交界處,地處長江中游、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扶貧開發重點縣、生態建設示范區,擁有豐富的“紅、綠、藍”三色各類旅游資源2300多處,資源總量之大、種類之全、品級之高、獨特性之強,在全國縣級行政區中較為少見。


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平江曾發生“秋收起義”、“三月撲城”、“平江起義”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為中國革命犧牲25萬優秀兒女,現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2.1萬人,占湖南省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走出了52位共和國開國將軍和100多位省部級領導干部,是全國四大將軍縣之一。



二、發展狀況


近年來,平江縣將旅游產業作為支拄產業進行培育。根據全縣旅游發展,又不斷對行動計劃進行完善,更加推動產業發展。


(一)理念引領,構建“旅游+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


一是出臺了《平江縣旅游產業發展五年(2016—2020)行動計劃》,建立了《平江縣全域旅游公共基礎服務建設項目庫》《鄉村振興戰略項目儲備庫》《高等級旅游資源儲備項目庫》《湘贛邊區域合作項目庫》《鄉村旅游項目庫》《“十四五”期間文旅廣體重點項目庫》《文旅招商項目庫》等12類項目庫。


二是大力推行體驗旅游發展。建成石牛寨夢幻谷飛越北緯30°全沉浸式裸眼7D環球飛行影院,天岳幕阜山景區天岳之光、補天臺、女媧手等“天邊”打卡系列,石牛寨景區懸崖秋千、懸崖佛手、玻璃橋、全透明玻璃觀景平臺,蘆頭境谷森林小火車和3000米長的玻璃云漂,獵玩體育小鎮的UTV全地形越野車、航空飛行體驗、卡丁車,紅蓮兵寨網紅機車等體驗旅游產品。


三是構筑全域旅游新格局。塑造“激情山水 自在平江”的旅游形象,構筑“三山一寨一江一洲一城”旅游產業發展格局,著力建設天岳幕阜山、大石牛寨、盤石洲、連云山國家公園、安定片、福壽山區、城關鎮等全域旅游基地。努力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全國知名體驗旅游目的地。


(二)規劃定位,把打造特色旅游產品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一是高標準規劃編制。通過公開招標,由北京大衍致用公司編制了《平江縣全域旅游規劃》,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今年我縣又啟動了修編工作


二是打造特色旅游發展產品。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習俗資源,優美的生態自然山水稟賦,推廣旅游標準化體系建設,初步形成了連云山、沱龍峽、紅蓮兵寨、獵玩體育小鎮等為主的激情運動游,以幕阜山、福壽山、盤石洲等為主的生態休閑游,以杜甫墓祠、汨羅江風光帶、平江起義舊址等為主的文化懷古游,以麗江田園、蘆頭境谷、長壽秘境、橫沖等為主的鄉村體驗游四大旅游品牌。


三是深度開發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以幕阜山、福壽山、連云山為龍頭的自然山水旅游線路;以沱龍峽、亞馬遜景區為主的漂流玩水旅游線路;以“杜甫墓祠”為載體的歷史人文休閑旅游線路;以平江起義紀念館、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為標志的紅色激情旅游線路;以S308沿線為主體的生態農莊度假旅游線路;以石牛寨、猴王谷為代表的體驗觀光結合的旅游線路;對外緊密對接長株潭、江西、湖北,點線面相結合,串珠成鏈,以精品線路引領旅游向縱深發展,全面拓展旅游空間。



四是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旅游農業,建成橫沖村、蔣山村、尚山村等10余個美麗鄉村。開發農業體驗、親子互動、參與勞動等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


三、經驗總結


形成“農莊游”、“花季游”、“采摘游”新業態。三是構筑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構建旅游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延伸旅游產業鏈條,形成大聯合、大整合旅游發展格局。發揮平江特色地道美食優勢,開發平江醬干、等地標性特色食品以及凸顯本地特色的“平江十大碗”,用特色旅游產品拉到旅游消費。


3

三瓜公社

電商特色產業模式

一、案例簡介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湯街道,距離合肥 90 公里,自駕車程 1.5 小時左右。村莊總面積 10 平方公里左右,包括半湯街道部分區域以及周邊十余個村,其中一期重點開發冬瓜民俗村、南瓜電商村以及西瓜美食村。


二、發展狀況


2015 年 3 月,合巢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引入安徽淮商集團,聯合成立了安徽三瓜公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作為三瓜公社的聯合開發主體,計劃開發總投資 5 億元,建設周期 36 個月。


按照把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理念,融入“互聯網 + 三農”發展理念,構建集一、二、三產業與農旅相結合的“美麗鄉村”發展系統,推動三瓜村的全面振興發展。在建設過程中保護鄉村原有的田林農湖系統,對荒地、山地、林地進行修整保護,修復水系,把鄉村田野打造成詩意棲居、宜游宜業的家園。


2017 年 7 月,“三瓜公社”被評為安徽省首批特色小鎮第一名,2017 年接待游客量超過 500 萬人次,其中各地考察人員超過 30 萬人次。


三、經驗總結


南瓜電商村:定位為電商村、農特產品大村、互聯網示范村,目前已經入駐的電商企業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艦店、天貓官方旗艦店、京東、甲骨文等,還吸引了微創全國聯盟、創客空間,以及大量文創基地、鄉村酒吧和特產銷售門店入駐。已經開發出茶葉、溫泉、特色農副、鄉土文創四大系列千余種特色商品和旅游紀念品,并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方式獲得市場的極大認同,使農村產品銷售渠道多元化。


冬瓜民俗村:主要產業為半湯六千年民俗館、古巢國遺址、手工作坊群。力圖挖掘還原巢湖地區 6000 年的農耕民俗文化,先后建設半湯六千年民俗館、有巢印象、冬瓜傳統手工藝坊,引入客棧、民宿、溫泉養生、旅游度假等鄉村旅游服務業,打造以體驗半湯地方傳統農耕民俗文化為特色的村莊發展模式。


西瓜美食村:主要產業為 80 戶風情民居民宿、60 家特色農家樂、10 處心動客棧酒店。與經典溫泉品牌湯山共同組建湯山旅游公司,通過村集體入股和持股,共同開發溫泉康養民宿,拓展村集體經濟路徑。




4

浙江曹村鎮

中國浙江鄉村振興樣板


一、案例簡介


浙江省曹村鎮,所在的天井垟成功實現了“澇區”向“糧區”的華麗蛻變,一躍躋身浙江省糧食生產功能區十大示范區之一,總面積近3萬畝,糧食年產量達3萬噸,成為名副其實的萬噸糧倉。


此外,曹村鎮還依托良好的生態基底,成功引入全國知名智慧稻田共享平臺“艾米會”,打造1萬畝智能農業大數據科技園,推出生態胚芽大米,帶動14個村、5000個農戶增收,目前該項目已列入浙江省重大產業項目。春節期間自帶網紅流量的“詩畫田園”瑞安曹村鎮接待游客突破47萬人次。曹村鎮通過為學生量身定制的“校外課堂”,又接待一大波研學客流。



二、發展狀況


在推進“五水共治”的同時,曹村鎮還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引水為池、栽種蓮花、綠植護岸,將一方“煤泥地”變身一片“荷塘景”,不僅妝點了鄉村,而且還成了農業面源污染的“凈化器”。


河水變清了、田地變肥了、環境變美了,由“青山綠水”帶來的“美麗”紅利也開始源源不斷。曹村文化底蘊深厚,歷史上曾出過82名進士,有“中華進士第一村”的美稱。為此,曹村鎮深挖文化基因,以美麗河道為軸、串連起曹村的進士文化、許岙村的武術文化,以及整個流域的農耕文化。


同時,曹村鎮依托省級“美麗河湖”建設水上活動基地,圍繞美麗綠道開發騎行旅游線、以美麗田園生態景色打造滑翔傘基地等項目。一條以“青山綠水”為紐帶的“美麗經濟帶”全速形成,每年可提供4萬人次研學實踐,形成了1.5億元的產業鏈。2019年全年旅游人次超過百萬,今年僅“五一”當天游客流量就達5萬人。


曹村研學基地項目一二期總投資3億元,建成后將解決當地200人就業,帶動村集體增收1000萬元,推動曹村從“美麗田園”向“美麗經濟”轉化。




三、經驗總結


(一)村企抱團成立文旅公司

“鄉村振興需要依靠產業發展,曹村全域景觀化建設,正為研學基地建設打下了良好基礎。”。研學旅行是新穎的旅游產業,是旅游+教育+文化的完美結合,“研學旅游產生的經濟效益反哺當地景觀建設,不僅有利于壯大村集體經濟,還能解決就業,促進農民增收。”


(二)打造國家級研學旅行營地

將曹村研學基地打造成為瑞安旅游一張金名片,一直以來都是“鄉悅文旅”的目標。據悉,未來三年,該公司將繼續做好基礎設施提升和規范化運營工作,計劃將當地研學旅行基地打造成為國家級的研學旅行基地,并以此帶動高樓、陶山、湖嶺等周邊鄉鎮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促進瑞安整個研學旅游市場發展。


(三)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把“美麗田園+文化+體驗”作為研學游的特色項目,大力開發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為千年儒鄉、詩畫曹村注入新的活力。而利用溫州文博會這一契機,將曹村研學基地以及全域旅游建設平臺和資源優勢更好地進行展示,吸引人才返鄉就業創業,促進產業振興。


5

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

中國四川鄉村振興樣板


一、案例簡介


占地11512畝的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依托崇義鎮成都近郊的優越區位,都江堰精華灌區的優質水源地、農業及川西林盤的鄉村資源,通過水系廊道貫通、農田產業連片、林盤提升再造、農旅景田融合的開發戰略,構建互聯網+農業產業平臺。




二、發展狀況


都江堰國家農業公園以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區為發展方向,邀讀道文旅高標準規劃設計園區的空間結構、功能布局和產業分區,旨在打造一個涵蓋園林鄉村景觀、生態郊野田園、特色農耕民俗等集休閑體驗、康養度假、戶外運動和教育培訓為一體的國家公園樣板。


依托銳豐優勢產業資源,整合品牌農業IP,實現金融賦能。并且重點培育都市休閑農業,綠色健康訂單農業,農旅文融合發展的林盤康養度假、農業科普教育、農業新零售等融合的居游共享型的國家農業公園,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國家級農業互聯網小鎮,國際鄉村旅居度假區。成為引領四川,示范全國鄉村振興改革樣板。


三、經驗總結


毋庸置疑,農業公園城市是廣義概念,是城鎮與鄉村的有機融合。其中,最應關注的三大方面:一是美麗城鎮和美麗鄉村的關系,二是創建城市文化會客廳,提升城市公園建設品質,三是創新鄉村振興的產業模式,“增量”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提質”的力度。



6

四川明月村

文創賦能休閑農業 推動產村融合發展


一、案例簡介


明月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甘溪鎮,陶藝文化底蘊深厚,唐宋以來就是民用陶瓷(邛窯)的重要生產區。


二、發展狀況


近年來,該村以竹海茶山明月窯為依托,大力推進農旅融合,走出了一條以“文創賦能休閑農業、推動產村融合發展”的發展之路。2020年接待游客23萬人次,鄉村休閑旅游收入達到3300萬元,帶動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萬元。


三、經驗總結


一是堅持創新機制,推進要素集聚。探索“政府搭臺、文創撬動、公益助推、旅游合作社聯動”的發展機制。爭取187畝國有建設用地指標,盤活集體建設用地和閑置宅基地,為明月村“引鳳入巢”提供“啟動器”。成立農旅融合項目工作推進組,采用招才引智政策,吸引100余位知名藝術家和非遺傳承人入駐,引進規劃、策劃、運營等經營人才,為明月村發展提供“孵化器”。


二是堅持農旅融合,推進產業發展。堅定“竹海茶山明月窯”發展思路。依托3000余畝有機茶葉基地、8000余畝雷竹園區和300多年的明月窯,成立了明月村鄉村休閑旅游合作社,推出農事體驗、自然教育、制陶和草木染體驗等項目,打造了蜀山窯、呆住堂藝術酒店等文創項目50余個,開發明月筍、明月染、明月陶等系列文創產品10余種,吸引150余名村民返鄉創業就業,2020年合作社實現盈收130萬元。同時,邀請全國各地新村民入駐,實現了浪漫田園和文藝村落融合發展,新村民與原住民互助共享。


三是堅持生態優先,建設美麗新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注重茶山、竹海、松林等生態本底的保護與發展,統籌推進“七改七化”(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院、改線、改習慣,硬化、綠化、美化、亮化、凈化、文化、保潔員專職化),開展綠道建設、風貌整治、院落美化和川西林盤修復,不斷改善鄉村宜居宜業宜游發展環境。已建成文化廣場2300余平方米、旅游環線8.8公里、綠道7.7公里。明月村已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幸福美麗新鄉村。


四是堅持文化傳承,擦亮產業品牌。堅持特色化的發展方向。著力打造“明月村”特色文化品牌,連續舉辦春筍藝術節、中秋詩歌音樂會等特色文化活動,創設“明月書館”“陶藝博物館”等公共文化空間,孵化“音樂種子計劃”“明月文舍”等文化創意項目,培育明月之花歌舞隊、明月古琴社、明月詩社、守望者樂隊等特色文藝隊伍6支200余人,創作《明月甘溪》《明月集》等原創歌曲和原創詩集,開展產業、文化方面的培訓每年達1.5萬人次。




7

浙江莫干山

民宿發展模式




一、案例介紹


莫干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境內,距離杭州市 70 公里。德清縣莫干山鎮,外來的諸多投資商和本地居民。以民宿為基礎產業,構建多層次產業體系。通過政策扶持、外資引進、人才利用,打造莫干山特色小鎮。2016 年入選為全國第一批特色小鎮;全國美麗宜居小鎮。


二、發展狀況


(1)民宿產業

莫干山導入多元主題化的民宿產業,形成了全國民宿產業的高地,歷經外來人群投資、本地居民投資、政府引導發展三大階段。


為規范引導民宿產業發展,德清縣 2015 年出臺的縣級民宿等級劃分標準《鄉村民宿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將民宿劃分為精品民宿、優品民宿和標準民宿三類;在民宿管理上,實施政府與民間機構共同管理,2015 年出臺《德清縣民宿管理辦法》,通過對消防、污染、安全防護、接待設施等方面進行規定,加強對民宿的規范和引導,并成立民宿發展協調領導小組,對民宿經營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在土地政策上,對民宿項目通過“點狀供地”,出讓投資者房屋落地的土地,減輕企業負擔,降低土地浪費。


(2)旅游產業

挖掘莫干山及周邊旅游資源,按照康體健身和民國體驗發展主題構建全域旅游產業。依托莫干山風景名勝區,打造戶外生態運動基地,修建莫干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打造“環莫干山”游,串聯莫干山周邊旅游資源,山上山下聯動發展;出資對鎮區街道進行民國風格改造,植入老式照相館、布鞋、老酒、咖啡館等懷舊風格的業態,建造了小型博物館、VR 體驗館、復古鐘樓等建筑。舉辦音樂節、國際自行車賽事、山地越野競賽等節慶活動,提升莫干山品牌知名度,打造國際休閑旅游品牌。


(3)農業產業

利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推進生態農業發展,構建有機循環農業生產系統,挑選高品質有機農產品:一部分向外輸出進行有機蔬菜宅配服務,另一部分進行售賣和二次加工,實現在地營銷;開辟部分景觀農田,開發農業體驗,通過承包農場種養殖,構建自給自足的生態平衡,多余的產品向外輸出,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模式。


(4)文創產業

挖掘莫干山人文歷史底蘊,引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建設莫干山庾村 1932 創意產業園,改造 1936 蠶種場文化集鎮,引入藝文展覽館、設計工作室、主題餐飲酒店等文創業態,打造兼具文化內涵和復古氣質的設計創業項目,展售當地特色竹、蠶絲等手工作品,帶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建設影視文創小鎮,挖掘民國風情文化資源,打造青年電影人的創客基地,舉辦電影節,打造國際性電影大賽頒獎基地;莫干山引入全球首個Discovery Adventures Moganshan Park 落地運營,大力發展體育運動、極限拓展等業態,成為全國知名的戶外運動目的地。


三、經驗總結


充分發揮依托長三角大城市群優勢,以民宿產業為先導帶動鄉村旅游和鄉村產業新發展。莫干山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的高級形態和中國民宿產業發展的領頭羊,依托大城市的巨大人流和消費力,作為爆點樹立莫干山鄉村旅游的品牌從而取得成功。通過莫干山的示范帶動,浙江桐廬等其他地市,包括全國各地都掀起一股民宿熱,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當下,民宿已經并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發展的特色先導產業。


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院以”鄉村振興示范樣板規劃設計“為方向,業務內容涵蓋“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的整體策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生態治理、營銷策劃、品牌孵化”等。


8

浙江烏村

一價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




一、案例介紹


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烏鎮國家 5A 級景區,距烏鎮西柵 500 米,緊靠京杭大運河,總面積 450 畝。村莊占地總面積 450 畝,原有 60 多戶人家,300 多名村民。烏村由以陳向宏為首的古鎮聯盟景區咨詢公司規劃、設計和管理,ggpoker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投資管理。


二、發展狀況


借鑒了 Club Med 的“一價全包”國際度假理念,按照“體驗式的精品農莊”定位進行開發,強調在對鄉村原有肌理進行系統保護的基礎上,營造具有典型江南水鄉農耕文化傳統生活氛圍、適應現代人休閑度假的“烏托邦”。


圍繞江南農耕村特點,導入酒店、餐飲、娛樂、休閑、親子、農耕活動等配套服務設施,烏村定位為高端鄉村旅游度假區,與西柵歷史街區聯袂互補。


(1)美食一小時蔬菜:鄉土味中晚餐,采用健康的“一小時蔬菜”,嚴格按照“當餐到達,當餐使用”的原則,形成“從采摘到上菜一小時”的特色。純正西餐:紅酒和各色雞尾酒配以牛排、意大利面。江南甜品:紅豆糊、桃膠雞頭米、桂花年糕、鵝頭頸、青團、貓耳朵……


(2)住宿烏村將住宿細分為不同組團單元,分別是漁家、磨坊、酒巷、竹屋、米倉、桃園及知青年代,組團的名稱與主題定位來源于村莊以前的生產小隊,目前共有客房 186 間。如漁家組團就是以公社化時期當地漁業生產小隊的生活元素為主題而命名的。


(3)游玩每日提供蔬菜采摘、農耕深度體驗、各類農事活動、童玩天地、手工 DIY 等豐富的休閑體驗活動;在新建的活動中心、青墩、烏墩、碼頭等重點區域定期提供演藝、酒吧休閑、帳篷露營等活動。


三、經驗總結


(1)一價全包的套餐式體驗模式

顛覆傳統經營模式,烏村引入國際領先的一價全包套餐式體驗模式,打造了中國首個融“食住行游購娛”活動為一體的一站式的鄉村休閑度假項目,即打包食住行和 30多項免費體驗項目集中銷售。依托景區獨特優勢資源,將全村封閉起來,通過高門票限制人流,游客只需一張門票,即能享受全部服務。


(2)烏村運營另一大特色 CCO,即首席禮賓官

烏村 COO,即為游客提供面對面的近距離綜合服務,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集景區導游和活動指導參與等服務為一身的首席禮賓官。按照現有活動內容,烏村內 CCO的特色服務主要以引導游客體驗民俗活動為主。毗鄰傳統大景區的鄉村振興,可以差異化地產品定位,做傳統景區的配套支撐甚至是對等互補,從而凸顯自己的價值,實現振興發展。



關鍵詞: